支承结构设计
支承结构在膜结构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支承结构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:
1)为膜结构提供一系列高低错落的支承点(边界)或悬吊点,以维持膜结构曲面的稳定;
2)将膜结构膜面内拉力转化为压力传至地基基础;
3)支承结构的刚劲挺拔与膜的灵动飘逸间形成鲜明对比,增强建筑整体表现力。
支承结构的主要形式
根据支承位置的不同,支承结构可分为边缘支承和内部支承两大类。边缘支承的形式主要有:刚性构件;人字支撑;直接锚固至基础或连接于其他刚性结构内部支承的形式主要有:利用钢索将膜内高点悬吊于外部刚性结构上;在结构内部通过桅杆支承;利用拱形圆钢管支承;利用飞柱顶升。
支承结构的体系布置与构件设计
膜结构支承体系的选择与布置取决于膜面的形状和结构尺度。支承体系的布置应满足稳定性要求,并尽可能做到自平衡和自适应。自平衡是指支承体系能最大限度地平衡膜面内的张力,以减小张力对基础结 构的影响;自适应是指支承体系能较好地适应膜结构大变形的特点,有一定的自由度和调节余量。
支承结构的内力分析宜考虑与膜结构膜面张力的共同作用。结构体系及构件的稳定分析与截面设计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进行。对于采 用螺栓连接的刚性边界膜结构, 要特别注意对构件刚度的控制, 以免因边界支承构件的变形而导致膜面无法张拉到位造成膜面松弛。